12月9日,周颂英带着女儿搬入苏州吴中区一处新居,这是她6年来第3次搬家。
陶东明记得,当时闲话太多,周颂英的工作单位也在家附近。那一年,母亲许熙卿已瘫痪在床6年,为了照料,周颂英辞了工作,当年就搬到了竹辉路一个小区。
“搬得远了,听到的闲话肯定会少一些。”周颂英和陶东明原先都这么以为。但竹辉路这个小区里,熟悉周家的人也不少,亲戚、老邻居和朋友也经常上门劝说,让她不要再让母亲也捐遗,这事还是没消停。
“我们苏州,大家的观念就是入土。你这个观念,大家没有理解的,到现在都不能理解。”亲戚洪圣浩认为,周家的想法跨了一大步,让亲人感情上接受不了。
洪圣浩知道捐遗是周昭德夫妇的想法,“我们劝过,没想到后来他女儿真这么做了。”洪圣浩说,那时周颂英的母亲还在,她母亲拍了板要捐献周昭德的遗体,大家反对不起作用。亲戚们开始转而劝说周颂英,让她不要再将母亲也捐出去。
周颂英说,母亲一辈子性格随和,但在这件事上很坚决。“我母亲也跟朋友们解释,她就想为社会做最后的贡献。”
在竹辉路住了不到半年,2007年,周颂英又带着母亲搬到了苏州工业园区一个小区。
“苏州这个地方真是太小了,上街随便都能碰到熟人”。周颂英称,偶尔碰到熟人,就会有人问,“父亲遗体用了没?”“没用啊,泡着呢。”这时,便有人提出让她将父亲要回来。
周颂英觉得,她在进出小区门口时,小区里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常有意无意议论“后事”,似有指桑骂槐之意:“有的老人去世,家里大操大办,还请和尚来做法事;有的人家啊,把老人的遗体都给卖了。”
2008年5月22日,周母离世,周颂英为其完成遗体捐献。此时正值周颂英工作调动,在新单位收到红十字会寄来的捐遗证书,同事都责备周颂英未将母亲去世的消息告知,“他们一方面觉得我不近人情,一方面有的人对这个事还是有看法”,刚好遇到另一个契机,周颂英干脆再次辞了工作。
洪圣浩知道周颂英搬了几次家,“人家知道了总归要有点议论,邻居肯定到处说,环境不好,只好搬家。知道的人,明白她是尊重父母的意思,不知道的以讹传讹,那就很正常了。”
为了方便女儿周明明(化名)的工作,也为了再换新环境,12月9日,周颂英又搬进了苏州工业园区的另一小区。她选择这个小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社区居委会也在开展捐遗的宣传,“观念会好一些。”
“之前有的说我不想尽孝,把遗体捐了,不用每年去扫墓,大逆不道。在观念没普及的情况下,我觉得能避开就尽量避开。”周颂英说,这是她一直搬家的原因。
有时候,周颂英也对父母捐遗感觉遗憾。她想祭拜父亲时有点无从下手,“没有骨灰,也没有墓碑”,她只能对着父亲的遗照聊聊天,算是祭奠。
直到2010年4月,这个遗憾才得以弥补。当年苏州红十字会捐献纪念园建立,纪念园将所有成捐者的名字刻在了石碑上。
纪念园里,周颂英手摸着父母的名字,神态凝重,“我经常这样摸着他们的名字,感觉很复杂。有时候会为他们的离世伤心,有时候又觉得,父母是真正死得其所。”
同伴
最让苏州遗体捐献志愿者邵佩英和其他志愿者不能接受的,是谩骂。
感到为难的,并不只有周颂英,她身边的捐遗志愿者同样感触良多。
来源:京华时报记者王梅发自苏州
以上是小编关于“女儿遵照父母遗愿捐父母遗体遭亲朋指责十年三迁!”的介绍,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宝宝啦网(www.baobaol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