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宝宝啦,分享宝宝的快乐!

年轻女记者因崴脚后12天离世,带您认识“沉默杀手”肺栓塞

作者:yibao 来源:网络 时间:2018/2/26

年轻女记者因崴脚后12天离世,带您认识“沉默杀手”肺栓塞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包括两种类型: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embolism,PE)。该疾病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报道指出 10% 的院内死亡为 PE 所致。

  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很多人都已经知道,肺栓塞多发生于骨科、妇科等手术之后。但最近一位年轻女记者因崴脚后12天离世的消息再次刷新了公众对肺栓塞的认识。

  可怕!年轻女记者因崴脚去世,她的死因到底是什么?

  仔细阅读了该篇文章,原来年轻记者的死因竟然是:肺栓塞!

  崴脚在临床上并不少见。那么,为什么年轻记者“崴脚”竟会引发“肺栓塞”呢?其实,崴脚引发肺栓塞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不必小题大做,但希望通过此事提高大家对肺栓塞的认识和重视。

  友情提醒:下肢骨折别再上手术台了!由此,笔者又想起了刚刚过去的2017年发生的一件事,相必大家都有所知,那就是一位医生下肢粉碎性骨折术后坐轮椅为患者动手术的事。

  这位医生是宁波市中医院普外科主任,照片是他的同事上传的。从照片上看,他穿着住院病人服,外面套着一件一次性的蓝色手术服,戴着手术帽、口罩和支具,坐在轮椅上,聚精会神地在为一位患者做手术。

  这一幕,几乎感动了所有人,但却引起了笔者朋友圈一位血管外科专家的担忧:骨关节术后长时间坐轮椅开刀体位容易静脉血栓,危险!对自己不负责任!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包括两种类型: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embolism,PE)。该疾病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报道指出 10% 的院内死亡为 PE 所致。

  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很多人都已经知道,肺栓塞多发生于骨科、妇科等手术之后。但最近一位年轻女记者因崴脚后12天离世的消息再次刷新了公众对肺栓塞的认识。

  可怕!年轻女记者因崴脚去世,她的死因到底是什么?

  仔细阅读了该篇文章,原来年轻记者的死因竟然是:肺栓塞!

  崴脚在临床上并不少见。那么,为什么年轻记者“崴脚”竟会引发“肺栓塞”呢?其实,崴脚引发肺栓塞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不必小题大做,但希望通过此事提高大家对肺栓塞的认识和重视。

  友情提醒:下肢骨折别再上手术台了!由此,笔者又想起了刚刚过去的2017年发生的一件事,相必大家都有所知,那就是一位医生下肢粉碎性骨折术后坐轮椅为患者动手术的事。

  这位医生是宁波市中医院普外科主任,照片是他的同事上传的。从照片上看,他穿着住院病人服,外面套着一件一次性的蓝色手术服,戴着手术帽、口罩和支具,坐在轮椅上,聚精会神地在为一位患者做手术。

  这一幕,几乎感动了所有人,但却引起了笔者朋友圈一位血管外科专家的担忧:骨关节术后长时间坐轮椅开刀体位容易静脉血栓,危险!对自己不负责任!

  确实,就如血管外科专家所担心的那样,接下来发生的事着实让人担心,因为骨科主任出现了小腿肿胀、发紫:

  虽然小腿肿胀不一定会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也不一定会发生肺栓塞,但这位骨科主任带病上手术台的事真不值得广大医生们学习。也许由于种种原因病人的手术可能推迟不了,但毕竟更多的病人需要这样技术好又受病人欢迎的好医生。

  可知,只有医生自己身体健康,才能为更多的老百姓服务。也许这位主任一时忽略了下肢骨折术后引发静脉血栓的风险,因此,我们有必要普及静脉血栓与肺栓塞的相关知识。

  一个沉重的话题:骨科手术与静脉血栓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骨科大手术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高发期是术后 24 h 内,膝关节置换术后症状性血栓发生的平均时间为术后 7 天,髋关节置换术后平均发生时间为术后 17 天以上。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仅次于冠脉血栓,与脑血栓的发生率相当。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田伟教授强调:「世界范围内的研究已经证实许多患者在围手术期死亡并非由于骨科手术本身,而是由于静脉血栓形成后,血栓随血流进入肺中,造成肺栓塞进而心肺功能不全而死亡。事实上,住院病人发生静脉血栓的比例高达 60%,这部分患者中 80% 患者没有明显症状,然而一旦有较大的血栓脱落,病人往往发生急性死亡。骨科手术的患者本身有创伤,加上术后长时间卧床,血液流动缓慢,极容易导致静脉血栓形成。因此,预防静脉血栓是骨科大手术后值得重视的问题。」

  下肢骨折:为什么会引发肺栓塞?

  临床上最常见的血栓是来自下肢深静脉及盆腔静脉。下肢静脉血栓为多因素综合的结果,其中包括:凝血功能亢进,炎症反应中的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加之创伤后制动(包括石膏,夹板及牵引)、卧床、骨骼肌的挤压作用减弱等造成静脉血流瘀滞,以及机体创伤后系统性的高凝状态,加之有糖尿病、高血压及肿瘤等危险因素。

  Caprini 血栓风险评估模型是一个有效可靠的 VTE 风险预测工具。我们来看一下VTE的风险评分表:

  

  由于下肢骨折后患者往往需要卧床休息,骨折需要石膏固定,所以比较容易出现下肢DVT形成,这也是造成肺栓塞的一个重要原因。有研究发现,连续卧床7天血流速度降低到最低点。由此可见,下肢骨折患者合并的危险因素越多,发生肺栓塞的风险越大。

  沉默杀手:难以识别的肺栓塞

  我们知道,典型的肺栓塞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和咯血等症状,即所谓“肺栓塞三联征”,但是,临床上,真正以上述典型表现出现的病例少之又少,多数情况下,就诊病例是以一种不典型的表现出现在我们面前的,给我们的诊断造成困难,甚至误诊。据悉,目前80%的早期肺栓塞患者没有临床症状,而致死性肺栓塞患者在死亡前得到明确诊断率极低,一旦发生,往往非常凶险,临床医生几乎没有时间去抢救患者。因此,肺栓塞又被医学界称为“沉默的杀手”。统计显示,约11%的肺栓塞患者在1小时内死亡,而经过死亡期过后的89%的肺栓塞患者中依然有8%至9%死于肺栓塞的复发。

  可防可控:远离血栓,多做这4个动作

  有一项调查发现,对普通人而言,3~4小时以上的座位久坐就有可能发生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时间越长,发生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危险性就越高。世界卫生组织也提醒,连续4个小时不运动就会增加患静脉血栓风险。

  那么,静脉血栓是否可防可控?答案是肯定的!

  要远离静脉血栓,“动”即是最有效的防控措施。除了特定人群,特别是对于“久坐族”,如司机、记者等,每坐一两个小时,就该站起身来活动活动筋骨。下肢、颈部、手腕和肩膀,都是特别需要留意的身体部位。长途旅行时一是要多喝水,二是“被迫”运动一下。

  以下四种动作,可以有效预防静脉血栓:

  1、足尖运动:坐立,将双脚脚尖着地,尽量与脚踝保持水平,以脚尖为支点带动足部向后上下移动10至15次。

  2、按摩腿肚:左腿自然弯曲,弯下腰用左手轻轻按摩小腿肚10至15次,换右脚依次重复。可有效促进腿肚血液循环。

  3、足跟运动:坐立,将双脚足跟着地,尽量贴近足踝,以足跟为支点带动足部上下运动。向上移动时尽量向足踝靠拢。重复10至15次。

  4、抱膝旋转:坐立,双手抱住左脚膝盖,以脚踝为支点足部向左旋转5至10次,向右旋转5至10次,换右脚重复同样的动作。

宝宝啦微信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最新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