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yibao 来源:网络 时间:2017/11/14
渐入深秋,天气转凉,
各种秋季的传染病正值传染高峰时节,
孩子的免疫功能没有发育完全,
抵抗力比较弱,
加上在学校或者幼儿园这些集体环境下
很容易受到各种病毒的侵害。
在此提醒家长朋友们注意以下高发疾病:
及时预防,降低孩子被传染的风险。
1.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又称轮状病毒肠炎,是由轮状病毒所致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
多发生在8~12月份,10~11月份为高峰期,且多发生在0.5~ 3岁的孩子之间。
在全球范围内,2岁以内宝宝的腹泻的原因中,轮状病毒感染是最严重,也是传染性最强的,而且80%的宝宝在5岁之前都曾经感染过这种病毒。所以,入秋后,如果孩子有腹泻的情况发生,家长一定要重视是否有轮状病毒感染的可能。
症状表现:
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发热,呕吐及腹泻。病程大多较短。是腹泻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可发生流行或大流行。
❶ 发烧
常见于病程初期,体温在38~40℃之间。常伴有类似感冒的症状,如咳嗽、鼻塞、流涕等。
❷ 呕吐
半数患儿会出现频繁呕吐,吐出胃内容物和奶汁,呕吐症状多数发生在病程的初期,一般不超过3天。
❸ 腹泻
特点为次数多、量多、水分多。大便次数增多,少则一天数次,多则数十次,呈白色、黄色或绿色蛋花汤样大便,带少许黏液,无腥臭味。
一般说来,秋季腹泻经过治疗,
大约一个星期左右就可痊愈,
但也有少数孩子因腹泻而致脱水、昏迷,
甚至威胁到生命。
如何预防:
切断传播途径是本病预防的重点。
1.管理传染源 应早期发现患者及隔离患者。对密切接触者及疑诊患者实行严密的观察。
2.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饮食、饮水及个人卫生,做好患者粪便的消毒工作:防止饮用水源和食物被污染。医院要严格做好婴儿区及新生儿室的消毒工作。如大便不能自控的小儿,应限制其进入日托或学校。
3.接种免疫 轮状病毒的疫苗已可在临床应用。在流行期间,对高危人群和易感人群采用被动免疫的方法也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2.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可累及整个呼吸道,从鼻腔到肺部。病原体主要是流感病毒,种类有上千种,我们经常在新闻媒体上看到的“禽流感、甲H1N1”这些都是流感的不同类型。很多家长以为流行性感冒就是普通的感冒,其实,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
症状表现:
临床典型表现为突起畏寒、高热、头痛、全身酸痛、疲弱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食欲减退等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而呼吸道症状轻微。
少数患者可有鼻塞、流涕及畏光、流泪等眼部症状。咳嗽、胸骨后不适或烧灼、咽干、咽痛也较常见。体温可达40℃,面部潮红,咽部及结膜外眦部轻度充血。肺部可有干啰音。
发热多于1~2天内达高峰,3~4天内热退,退热后呼吸道症状较明显并持续3~4天后消失,但乏力可持续1~2周。此型最常见。轻型患者发热不超过39℃,症状较轻,病程2~3天。
如何预防:
及时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
一定要避免与人接触,一定要注意的就是要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不要去人群聚集的地方。
一定要给孩子多洗手、注意卫生。
提醒家长注意的是:
普通感冒通常有自限性,能自愈。
而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
需要特殊用药才能控制,
所以,预防是关键。
3.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相信家长们都不陌生,似乎全年都要防止孩子感染这类疾病。秋季依然不能忽视~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从每年5月份开始,手足口病就来势汹汹,到了秋天,从孩子们入学开始,又会出现一次感染的小高峰,有些甚至持续到11月。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种类较多、传染性强,并且突然发病,反复发作,5岁以下的宝宝很容易感染。
症状表现:
会出现手心足心,口腔,肛周,等部位的皮疹,有的孩子可能会出现发热,这种发热是持续性的高热。
手足口病潜伏期3~5天,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前驱症。1~2天内口腔、咽、软腭、颊黏膜、舌、齿龈出现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周围绕以红晕,破溃成小溃疡,由于疼痛,常流涎和拒食。
部分重症患儿,会并发心肌炎、脑炎、肺水肿等,严重时个别患儿甚至会死亡。
如何预防:
专家认为,合理的膳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
家长应该给孩子多吃清淡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喝温开水。根据手足口病的发病规律,北京市卫生局提醒市民不要让孩子带病上学。如果孩子休息不好不仅会加重病情,同时也可能会感染其他人。
这里补充说明的是:
手足口疫苗只是预防由EV71病毒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的发生。不是说打了疫苗,就不得手足口了。家长不要存侥幸心理。
4.红眼病
我们俗称的“红眼病”在医学上称作急性传染性结膜炎,它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常见接触性传染眼病。在春秋最为常见,儿童玩耍时喜欢到处乱摸,并且没有勤洗手的习惯,所以他们便成为最易受红眼病侵袭的群体。正确预防、及早发现治疗在红眼病高发时期尤为重要。
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发病急,而且具有很强的传染性。红眼病传播范围广,从几个月的婴儿至八九十岁的老人都可能发病。而且速度很快,一旦患病,在1~2周内很容易就会使全家、幼儿园、学校等,所触及的公共场所人群感染,而且只要有接触史便有发病可能性。
例如,
宝宝用手揉眼,
用不卫生的毛巾,
接触过受污染的家具、玩具等,
都会引发红眼病。
症状表现:
红眼病的发生多为双眼先后发病。患病早期,患者会感到双眼发烫、烧灼、畏光并出现眼白发红的症状,继而出现眼皮红肿、眼屎多、怕光、流泪等症状。早晨起床时,患者眼皮常被分泌物粘住,不易睁开。
出现眼白发红的症状并不都是红眼病,类似葡萄膜炎、青光眼等严重的眼病也都会引起眼白发红。因此出现眼红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如何预防:
勤洗手、洗脸或不用手和衣袖拭眼,保持眼部卫生。
所用脸盆、毛巾、手帕等必须与他人分开,并应经常煮沸消毒,防止传染别人。
游泳时注意眼部清洁。
可点些利巴韦林滴眼液。
最后,再跟大家强调一下:
疾病可防可控并不可怕,家长们不要过度担心,需要的是科学认识、理智判断、严格防控:
1、要注意养成孩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室内的卫生;
2、尽量不带孩子到人多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
3、家长回到家里首先要更衣洗手,避免将病菌带给孩子;
4、多休息、多喝水、勤洗澡、勤换衣、勤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