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时间:2017-4-20
儿童群体频发安全问题 防控校园暴力父母先“补课”
“成年人有必要先学习亲职教育、亲子沟通技巧、婚姻家庭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的一些法律法规及家庭教育的知识,尽可能地减少家庭暴力、家庭不良事件对于儿童的消极影响。”
北京4月20日电(记者 韩胜男)“成年人有必要先学习亲职教育、亲子沟通技巧、婚姻家庭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的一些法律法规及家庭教育的知识,尽可能地减少家庭暴力、家庭不良事件对于儿童的消极影响。”中华女子学院家庭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高级健康管理《赋权式儿童安全五防课程》创始人张静在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说。
图为中华女子学院家庭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静 图片来源网络
近日,媒体报道多起校园暴力事件,“内蒙古锡林郭勒西乌旗二中校园欺凌事件”的经过是: 一名身穿迷彩外套的男生猛踢一名穿着校服的女生,大喊“你给我跪下”并连环扇耳光,甚至扒女孩上衣致其内衣外漏。随后,围观的几名女生上前质问,并拽头发、扇耳光等行为。
“在这个案例中,涉及了未成年人对同伴的身体及隐私权的侵犯,同时这种校园暴力带来精神上的伤害。”张静在谈起近日一起校园暴力事件时表示。
另外,张静指出,在所有校园暴力事件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施暴者、受害者、旁观者这三类人群。
那么对于不同的参与其中或受到校园暴力事件影响的儿童,如何提供有效的支持,才可能防控整体的安全风险呢?
张静结合儿童群体较多频发安全问题的角度,将儿童可能遭遇的风险归为五类:性侵害、拐骗、校园暴力、灾害,意外。根据五种风险的客观存在,我们推出了赋权式的儿童安全“五防”课程:防性侵、防拐卖、防校园暴力、防灾害、防意外。
成年人必先学习家庭教育常识与未成年保护法则
监护人对家庭教育和儿童保护常识的缺乏可能导致儿童成长面临暴力等不同困境。首先,长期的性教育滞后观念,导致多数家长只知道贞操保护和婚前性行为的传统,并不知道从小逐渐给予孩子正确的家庭性教育方式方法的引领,当孩子面对披着羊皮的狼的时候缺少应对的策略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导致一些男孩或者女孩落入被性侵害的困境。
其次,部分家庭存在家庭暴力、暴力管教儿童、儿童忽视、特殊儿童虐待、无力管教等问题,导致部分本身自己就在童年虐待环境中无望或孤独生存的中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暴力行为或盲目跟风暴力而制造校园暴力案件。
未来教育需要儿童的声音和儿童的参与
据了解,目前多数的孩子处于同样一个困境:要么处在真空里的被保护生活,要么被忽视在成年人的视线之外生活,要么在被充分私有化的爱和控制下的生活,要么在家庭冲突和暴力中的挣扎。张静说:“我见过很多的孩子,他们本身很聪明,活泼、好学,可是由于天性的表达,被家长或老师们不知不觉地贴上了胆小、羞怯、没出息、麻烦精、娘炮、早恋、等标签,孩子们在这些负面的标签中慢慢受到了消极的暗示,加之学业的压力,未成年人经济上对大人的不可避免的依赖,这些构成了儿童成长中压力的自我认知不自信之来源。”
张静提出面对未来的教育,必须倡导赋权儿童的儿童尊重和适度的儿童保护。“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有力量的,他们有权利担当自己的一些责任,因为他们是独立的儿童个体和家庭成员存在的共同体。所有的儿童都被尊重,社会就有了新的儿童视线和儿童力量。”
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需要儿童的声音和儿童的参与。“如果社会传媒过多地在儿童话题上宣传要怎么样,而不是听听孩子们要怎么样,可能会导致一个新的困境在于:真正困境的儿童更加弱势,施暴者被边缘化,而其他孩子,也就是旁观者,则可能由于一个成长环境的被动忽略而带来求安稳心理。孩子们的态度可能是:我不惹事,也不管事。这种情况并不是我们期望见到的。”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