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和陌生人搭话的危险系数有多高?宝宝啦网小编为您介绍。
10月27日,厦门一名7岁小男孩走失后,该消息在网上迅速传开,厦门全城接力成功帮忙找到了小男孩。这种类似的孩子走失的事情时常发生,不少读者打进晨报热线热议此事,并表示,不要让孩子以为不是亲人就都是陌生人,都不能请求帮助。(10月29日《海西晨报》)
几年前,重庆一中学制定出台的《学生安全须知》第五条规定:不要与陌生人搭话,以防受骗。现在的孩子涉世不深,对社会的复杂性了解不多、认识不够,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并且一些孩子认为自己长大了。于是,骗子把行骗的目标锁定在了中小学生身上,并且屡屡得手。于是,我们的教育者,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在教育孩子:不要与陌生人搭话。
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社会复杂、人心叵测,要求中小学生在与各种社会人员交往时,不可麻痹大意,应该多长个“心眼”,否则就可能落入别人设下的圈套,或者进入他人事先布下的陷阱,吃亏上当,财产受损,甚至生命不保。初衷似乎没有错。
但是,“陌生人”与“坏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时时、处处提防的陌生人都是坏人吗?“陌生人”中也有好人。有的孩子在“不要与陌生人搭话”的指导下,失去救助最佳时机而被害,或者走失。
我们已经进入“陌生人社会”,美国知名学者弗里德曼有一段关于“陌生人社会”的经典描述:“走在大街上,陌生人保护我们,如警察;陌生人也威胁我们,如罪犯。陌生人教育我们的孩子,建筑我们的房子,用我们的钱投资……”
“陌生人社会”并不必然伴随着冷漠。现在的孩子忙于玩手机、电游,陶醉于自己的世界,缺失的是最基本的社交能力,与世隔绝培养不出全面的、合格的人才。作为家长和老师应反思当下的教育方式,提高孩子们的辨别是非能力,分清坏人与好人,不能对所有的陌生人都当做“假想敌”对待;同时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传授一些出行攻略等理论知识,当遇到危险时能够用得上;更要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和谐安全的社会环境,让他们生活在这个环境中更自由、更放松、更安全。(蔡毅)
来源:四川文明网
以上是小编关于“孩子和陌生人搭话的危险系数有多高?”的介绍,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宝宝啦网(www.baobaol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