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宝宝啦,分享宝宝的快乐!

为什么2岁以内和6岁以后的孩子打不得?2岁以内和6岁以后的孩子打不得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15-8-25

  孩子犯了错,无须过多批评,让孩子自己承受行为的过失或者错误造成的后果。对于年幼的孩子,家长还可以告诉孩子修正错误的具体方法,指导孩子自己去弥补错误。比如,牛奶打翻了,就不能喝牛奶了。同时,孩子还需要自己来清理桌子上的牛奶。

  这样不但让孩子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可能导致什么结果,也能够让孩子在承担后果的过程当中产生悔改的想法,有利于避免孩子再犯同类错误。

  (人都是吃亏上当后便聪明的,而不是听了某某长辈的教诲。孩子也不例外,而且他们比成人更需要一手经验来帮助自己成长。)

  3用间接的方式惩罚孩子

  如果孩子的过错不大,家长可以对孩子已经发生的错误不过分追究,而是通过给孩子使个眼色、对他的行动加以限制、扣留他喜欢的东西、限制他娱乐的时间等间接惩罚的手段与方式,让孩子记住这次教训。比如,玩具不收拾好,就取消看动画片的时间。

  当然,父母最好还要对孩子以后的行为提出明确的要求,孩子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表明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期望。比如,如果每次主动把玩具收拾好,可以增加看动画片的时间。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家法”,对于自然后果并没有让孩子认识到自身错误的事情,就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小铭最近调皮,我们就是采用这类方法的:罚他站或者坐,限制他2分钟的玩耍时间。这种方法的详细原理,您可以在微信号“爸妈堂”回复关键词:规矩,看《[爸妈神器]为孩子立规矩,教孩子懂事》。)

  4打孩子时不要情绪化

  如果出现了不得不打孩子的情况,比如,在多次劝告无效的情况下,孩子依然不停闹腾而影响到了自身的安全、周围人和周围的环境时,父母首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冷静面对孩子的问题。因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打孩子,不仅不能指出孩子的错误,还会让孩子感到难堪,从而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这时候的孩子,因为着眼点在父母激烈的情绪上,往往不会认为自己有错了,只会觉得自己是个坏孩子。

  (“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这是小学教材上一篇《成吉思汗和鹰》的课文讲的道理。教育孩子也是这样,冲动行事不是为了教育,而是为了发泄。)

  5让孩子明白自己被打的原因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宝宝啦微信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最新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