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兴趣班”成为了家长与家长之间“竞争”的另一个场所,《虎妈猫爸》的开篇部分,“虎妈”赵薇便给兔妞制定了一个文化、体育、艺术全面发展的学习计划,而“猫爸”佟大为则秉承快乐教育的法则不停地为其争取童年的自由,常常借带女儿借上兴趣班之名偷跑出去玩。
反观现实,“兴趣班”几乎成为了每个中国孩子成长的必备关键词,连出演这部剧的赵薇在接受采访时也透露,自己给女儿小四月报过诸如跳舞、画画、珠算、英语等在内的兴趣班。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曾发布过一项调查数据,87%的家长赞同儿童参加兴趣班,65.6%的城市儿童参加了兴趣班。而年龄区间中,5-6岁的城市儿童参加兴趣班的占比达到76%,4-5岁的城市儿童参加兴趣班的占比则达到了61%。
家长的“疯狂”与“魔怔”一定程度也催生“兴趣班”的“钱景”。以大多数家长都会给孩子报的少儿英语为例,目前很多知名英语培训机构都有针对学龄儿童的培训计划,但其学费几乎都在一年万元以上。到了暑期,“兴趣班”成为一年中最紧俏的季节,报兴趣的家庭几乎都要在暑期为孩子支付数千元的学费。有相关资料估算,大中城市中,90%以上小学生在课后接受各种各样的辅导,各种培训消费大约为2000亿元,成为了无比巨大的需求群体市场。
不过家长对兴趣班趋之若鹜,是否就一定能换来孩子的好学业?答案或许是“并不太理想”,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此前发布的《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显示, “学业水平优秀的学生中,有63.82%的参加了兴趣班;但学业水平较差的学生中,则有高达93.95%都参加了兴趣班,两者相差30.13个百分点。
关键词:隔代教育
近八成孩子由隔代人看护 三分之二有家庭分歧
《虎妈猫爸》开篇中,赵薇生气地呼了女儿一个巴掌,原因是快要读小学的女儿缺乏基本生活常识,被爷爷奶奶惯出了公主病,不仅到别人家做客时对主人家的各种东西嫌弃,甚至还出言不逊骂对方是老巫婆。这样的公主病甚至“病”到了“虎妈猫爸”到接女儿回家,女儿却当着爷爷奶奶的面,提出让爸爸妈妈下跪接驾的无理条件。女儿如此“为非作歹”,让赵薇看到了“隔代教育”的问题所在,所以她狠下心把女儿接到身边,甚至辞职做起了全职妈妈。
类似“赵薇”与“婆婆”之间“只生不养”的隔代教育问题,其实是当下中国式教育中最普遍的现象。由于大多数年轻一代的父母工作紧张且多未做好抚养子女的经济和心理准备,因此爷爷奶奶们反成为了抚养子女的主力军。曾有一份《京沪穗家庭隔代喂养调查报告》显示,上海超过65%的年轻父母每天和孩子相处的时间不足3小时。而有调查数据同样显示,北京0-3岁的孩子54%由奶奶带,23%由姥姥带。另外有15%由保姆看护,5%由全职妈妈看护。也就是说有近80%的孩子是由“隔代人”看护的。
如剧中赵薇与婆婆之间因为隔代教育所产生的分歧与矛盾一样,现实中这样的例子更比比皆是甚至带着多少无奈。打开搜索引擎,输入“隔代教育 矛盾“等关键词,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报道:“隔代教育矛盾闹到报警 婆婆打110:我儿子正在打我孙子” “隔代教育起争端:岳父因教育问题砍杀女婿” “隔代教育引发矛盾 小夫妻因此上法院”……有调查报告显示,由于两代人的教育理念不同,“隔代教育”这类育儿模式最容易引发家庭矛盾,调查也证实三分之二的隔代养育家庭在教养孩子上存在分歧,其中近六成的祖父母养育知识靠自身实践和传统经验;而年轻父母则更相信网络、书本、专家。两派往往各执一端,分歧重重。
来源:搜狐娱乐讯(吴洋/文)
以上是小编关于:“现实中国式教育痛点比电视剧虎妈猫爸还疼!”的介绍,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宝宝啦网(www.baobaol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