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人的根本首先是保证自身的安全,在这个前提下,要尊重被救者的意愿,如果被救的人已经没有意识,也需要把程序做好了。因为大部分人都有一定的急救常识,所以当我们看到有人受伤的时候,不会一群人都围着伤者,而是让第一个上前的人去急救,我们则是站在一侧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有人就会分担工作马上报警。
这几天,我和豪爸在讨论关于孩子溺水被救的事件。豪爸不能明白这个母亲的做法,但是他也是只是说,世界上千奇百怪的人都有。就这个见义勇为的问题,我问他,如果我们的孩子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该怎么教育孩子,该不该教孩子见义勇为?
豪爸很果断说,看到了,怎么能不救呢?当然要教孩子去帮助别人。那么我直接了当的说,那要怎么教?于是,豪爸说,他小时候学校有上急救课,为了避免一些矛盾的出现,所以老师都会告诉他们,救人前,一定要先认清自己的能力是不是可以做到救人的目的,然后快速的找到最安全的救人方法。其次,一定要征询被救者的意愿,是否愿意被救。我笑了,说道,”那就假设这个溺水事件,孩子都溺水了,你还能问什么,当然是马上救人呀,时间这时候就是和生命在赛跑。“他也很认真的回答我,”这种情况,即便你的游泳技术很高明,如果没有看清形式就急急跳下去,你觉得获救的机会有多大?首先,你肯定要确定你是会游泳的。其次,你必须看清楚溺水的情况,脑袋里要有一个安全的救人方案。再者,让周围的人报警或者有同样会游泳的人互相做一个呼应,同时也可以充当一个事件的见证者。决不能让我们的孩子盲目的去救人。所以这些救人的常识就是我们见义勇为的基础。“
我在上课的时候,红十字会的老师也很严肃的告诉我们,救人一定要在自身有把握的情况下才可以实施?如果在意识到自己会有危险的情况下,就只能遗憾的放弃救人的想法,而是先救自己。就好比说,假设救了一个溺水的孩子后,已经发现自己体能或者身体遇到了一些危险的信号,这时候就只能放弃先让自己得到自救,有了足够的精力再进行救人的再次行动。即使第二个孩子没有得到救援,但是只要我们尽力了,就无愧于良心。难道不应该这样吗?
虽然这位被救孩子的母亲的行为让人失望,让人不敢想见义勇为?但是这其实就是暴露了我们教育的缺失。见义勇为是一个善良的行为,教孩子善良是我们为人父母的责任和义务,这就是教育。我们不能因为某一个事件而丧失了我们的美德,而让我们的良心背负起巨大的自私包袱。
所以,见义勇为,是有必要教给孩子们的。但是,怎么教?
1,让孩子从小到大接受多次多方面的急救课程。了解最起码的急救方法,而且这些都是知识不仅可以帮人,还可以帮助自己。常识是生活的基本,基本的急救常识是应该让每一个人都掌握的。
2,要让孩子明确一点,见义勇为的前提是保证自己的安全,如果自己的生命安全不能保证,就不要去强出头,因为这是帮倒忙。对自己不了解的不会帮助到别人的前提下,求助有关机构是明确的选择。在见义勇为的这点上,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而这个努力必须建立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任何时候,自身的安全都是第一位要考虑的。
3,至于后续会发生的一些不平等事情,救人当下真的没有时间考虑太多,但是如果可以就尽量寻求周围人的援助,或者自身利用手机这些高科技产品帮助自己取证。
类似这位被救孩子的母亲的忘恩负义,我相信世上还是好人多。如果因为某些人的不良行为而让我们丧失了道德的判断,那么我们一辈子都会在良心的谴责中度过一生,这肯定不是最佳的方法。逃避见义勇为不能解决问题,加强见义勇为的实用教育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希望我们中国的教育课程中也可以有一个课程,名字叫急救措施课程。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课程,我们上一天的课也只是学习了心肺复苏的急救法。所以应该好好开展这些课程。
最后,向孟瑞鹏同学致敬,也向他的父母致敬,你们教育了一个好儿子!
来源:沙沙心语Love的博客
以上是小编关于“教孩子见义勇为的注意事项有哪些?”的介绍,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宝宝啦网(www.baobaol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