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带教”到“合伙”
专业发展告别论资排辈
这是一个被碾平了的世界,鼓励创新、张扬个性。只要你有梦想、有良知、有担当,真的可以去“改变世界”。柴静,就以弱小的身躯让人们看到了她强大的“超能量”——用一部潜心制作一年的作品作别论资排辈的传统,她不是生活在人们的掌声鲜花之中,她的荣耀感来自于对从事职业的尊重和逼近专业的敬畏。
柴静的专业成长,并非沿袭传统路径,她以“调查记者”的身份开启职业生涯,并以此重新定义新闻:她用行走与追问描绘着职业理想,她用好奇与韧性勾勒出职业规划,她用代入感和对象感诠释了专业的价值,她用高感知和超理性赋予了专业的深蕴,于是,她在一个充满可能性和不确定性的时代实现着年轻记者职业生涯的跨越式发展。
充满可能性和不确定性的时代同样铺展在我们每一个教师的面前。也许已经到来的未来正在提供给每一位教师超常规发展的良机。未来在云端,也许会出现越来越多并不属于任何学校的虚拟教席,他们以自己丰富的学术水平、对学生学习的敏锐洞悉力和适切于不同学生发展的促进方法,而深受学生的喜欢,并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伙伴”;未来在现实的学校里,也会有更多的教师连接起线上线下的多维触角,在全球视野中“遇见”跨越时空边界的学生。一个教师的价值不再仅仅局限于一所学校,而在于更广范围的身份认同和作出的社会贡献度。从这个视角看,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就不再受囿于传统的师徒制和传帮带,而会是一种双向选择的、优势组合的、需求相契的更加新颖的专业成长“合伙人”。那么,我们的学校准备好给教师们创设支持其跨越式超常规发展的环境了吗?
(来源:教育能见度-沈祖芸原创思考)
以上是小编关于“中国的教育需要“柴静”式的老师!”的介绍,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宝宝啦网(www.baobaol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