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用心的、有责任感的好父亲。知道家庭教育中爸爸应该“回家”,而且一直在学习亲子知识,愿意成长,实在难得。
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儿童是不被尊重的,“小屁孩”“小鬼”“毛孩子”等这些亲昵又带着嘲讽的称呼就是一例。所以,居高临下的指责、讲大道理深受孩子们的反感。尤其和孩子见面只谈学习,等于忽视了孩子的精神、情绪的需求,视孩子为学习机器。这样说父母们会不服气,会说:“没办法,学习压力山大”等等。其实关注孩子的情绪情感和关注学习一点不矛盾,这恰恰是和孩子沟通的切入点,入情才能入理嘛!要想和孩子沟通需要先感受孩子内心的需要,先被孩子认同,这就是所谓的“蹲下身来”。许多父母狭隘地理解成身体的姿态,忽视了内在的尊重,换汤不换药,效果不仅不好,反而弄巧成拙,孩子会觉得你在演戏,是别有用心,当我“单细胞”啊!所以“心”蹲不下来,身体蹲下来就成了作秀。
“心”如何蹲下来呢?嘿嘿,教你一招:把自己换成孩子,上了一天的课,回到家里最想什么?答案马上得出:玩!对呀!这样说试试:“儿子辛苦一天啦,爸带你玩去!”接下来,你还会担心孩子不和你交心吗!心通了,话就来了,这叫水到渠成。
以上是小编关于“蹲下身体和角度才能同孩子平等交流”的介绍,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宝宝啦网(www.baobaol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