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15-9-15
但由上文中的条件描述可知,自由思想和独立人格确实是一种奢侈品,所以事实上当今中国绝大多数的人都被自己的家庭深刻的影响着,而家庭又被这个社会深刻地影响着,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少有人支付得起高昂的成本去完成独立的思维体系,从而整个社会都无奈地显现出子女对父辈各种模式的沿袭。
在单亲家庭中和暴力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儿童都被剥夺了大量的资源,在同样的社会条件中他们要脱离父辈的模式就要付出更多的成本,所以从统计数据上看他们出现问题的可能性更高。
说法3
亲密关系模式受父母影响
子女容易重复也有坚决不重复和父母婚姻模式相反的,重复的多,坚决相反的少。
婚姻模式说到底是亲密关系模式。
亲密关系模式以什么为模板?小时候与妈妈(主要照看者)互动的模式。文绉绉点说就是:亲密关系以依恋关系为模板。这是从依恋关系的角度解释的。
举个例子,一个小孩子小的时候,TA妈妈无微不至地照顾TA爱TA,TA也积极回应也爱着妈妈。TA在早年依恋关系中一直重复着“积极地爱”的模式。TA长大了在与伴侣互动中会如何反应呢,TA无微不至地爱对方。好,如果对方也是从小爱满满的,彼此相爱;如果对方从小缺爱渴望爱,一个提供舞台一个愿意演出,这叫琴瑟和鸣;如果对方自小恐惧爱,可能就麻烦点了,怎么麻烦法是另一个话题。总之,TA在亲密关系(婚姻)中会坚持重复“积极地爱”的模式。
从系统式家庭治疗的角度解释,就是认同——子女认同家长的生活模式。
父母一直吵架,子女从小在吵架中长大,吵架的体验是熟悉的。子女在自己的婚姻中吵架顺理成章,沟通的方式就是吵架(当然这可能是潜意识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