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物品所有权”意识不清。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年龄较小的孩子身上。一般而言,年龄较小的孩子的“物品所有权”意识尚未建立,不懂得尊重他人的权益,因而会产生“只要我喜欢,就要拥有”这种自身无法抑制的冲动,有些孩子甚至到学龄期还会出现这种现象。
如何应对孩子的偷窃行为?
当家长发现孩子有偷窃行为之时,姑且不论偷窃的是什么东西、价值多少,当务之急是必须让孩子了解这种行为是非常错误的,家长可以采取以下的一些策略来应对,帮助孩子改掉偷窃行为。
首先,家长的态度要平静、沉稳。当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犯下偷窃这种“滔天大罪”时,实在很难保持日常的和蔼可亲、平静理智的态度,冲孩子大吼大叫,甚至打孩子。然而,在父母的盛怒之下,有些孩子可能会因为害怕而用谎话来掩饰自己的“罪行”,有些也可能在父母的言语谴责下产生深深的罪恶感,认为自己是天底下最差、最不可原谅的孩子,这对孩子的心理成长都是不利的。因此,在发现孩子的偷窃行为后,家长一定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通过言语或肢体来伤害孩子的自尊,了解孩子偷窃行为的心理动机,再对症下药。
其次,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针对那些因为自身的一些需要得不到满足或禁不住物质的诱惑而产生偷窃行为的孩子而言,延迟满足能力的培养就十分重要。延迟满足即我们平常所说的“忍耐”,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获得更大的享受而克制自己的欲望,放弃眼前的诱惑。延迟满足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应该有意识的加以培养,比如当孩子向父母提出要出去玩、吃零食的要求时,家长可以延迟15~30分钟满足孩子的欲望或者提出让孩子去做某件事然后再给予满足。此外,家长也要合理把握延迟满足的时间,既不能过于迁就,也不要拖延太久。
最后,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最重要也是最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在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父母应以身作则,教导孩子如何面对问题,承担责任。最常用的方法是,当孩子出现偷窃行为时,带领孩子赔偿或归还所偷窃的物品;家长也可以代孩子补偿,并在孩子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使孩子明白偷窃所要付出的代价;作为惩罚,一点点就可以带给孩子一些教训,切忌不可把此事进行大肆宣扬,使孩子蒙羞耻辱,造成的后果是一生都难以弥补的。
作为家长,如果自己的孩子真的出现偷窃行为,也要冷静应对,切忌为此大发脾气。一方面要足够重视孩子的偷窃行为,通过柔和的手段及时帮助孩子改正,另一方面也要反思自己在日常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疏忽和不足,把可能造成孩子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降到最低。
以上是小编关于“孩子为何会偷窃?”的介绍,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宝宝啦网(www.baobaol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