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15-11-25
她心烦的时候,听着孩子一遍遍叫“妈妈,妈妈”,就成为压倒她理智的最后一根稻草,她看着她,恼怒、恨意油然而生,“如果不是你,我怎么会沦落到这步田地”,把自己混乱生活的原因都归在女儿头上。
还有一位年轻妈妈,抱着自己年幼的儿子站在14楼窗户外的衣架上,声称要把孩子丢下楼。警察和消防人员都来了,又哄又劝,终于把母子俩弄进了房间,化解一场危机。
都说虎毒不食子,一个做母亲的怎么会做出这种事呢,原因揭开,不过是当妈的经常被丈夫殴打,上午又被丈夫打得鼻青脸肿,感觉生无可恋,干脆玉石俱焚算了。
网友开玩笑:“这就是女中萨达姆啊,被美国人揍了愤怒地向以色列城市射飞毛腿。”还有人骂她,说她没人性,打死也活该。
这种行为肯定是错误的,只是谁能看到这种行为背后的无助?
丈夫打她,她打不过,中国现行的法律对家暴的惩罚又非常不得力,只要不出人命,警察都懒得管,来了也只是教育教育,起不了什么大作用,没准还有反作用。“你居然还敢报警”,男人更怒了。
她没有什么可以拿来伤害他的,所以一个弱者的爆发是很可怕的,她要通过伤害孩子,来伤害这个伤害了自己的人。“你不是喜欢儿子吗,我就毁了他,让你痛苦。”弱者的愤怒会演变成罪恶,只为他们无法正面对抗强者,只能在更弱的孩子面前施暴。
今天为何会想起这两件事,是因为有人问了我类似的问题。一个妈妈说自己控制不住打了宝宝,嘴唇都出血了,她很难过,无法原谅自己。而让她情绪失控的原因呢,是生活让她不痛快了,婆媳关系以及夫妻关系都存在问题,所以她的心境不平和,各种怨恨和不满,所以她就发泄在了孩子身上。
生活让她不痛快,她就让孩子不痛快。对丈夫和婆婆的负面情绪她知道需要压抑,不能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否则会增加生活的成本,可是对孩子呢,就安全得多,他是那么小,又那么弱,像小猫小狗一样的依赖着她,欺负一下,骂两声,都没关系,他还是会怯生生的抱着她的腿,“妈妈,不要不要宝宝,宝宝听话。”
我也是为人母的人,我也有情绪失控的时候,我太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即使我能找到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为自己辩护,我工作压力大,情绪不稳,孩子太淘气,等等,但背后真正的原因都只有一个,因为我在孩子面前是强者,他比我更弱,所以对着他,情绪的堤坝才特别容易决堤。
逐级传递负面能量的心理在社会中随处可见。
早晨起来被老婆骂了,不敢回嘴,出门的时候踢自家的狗一脚,心里也能平衡很多。
小职员不能和领导叫板,但可以对来办事的人百般刁难,好出了心里的这口恶气。
婆婆对儿媳媳妇没来由的恶意的出自哪里,也是因为她当年也被深陷婆媳关系的矛盾中,所以必须要耍耍权威,来偿还自己失去的公道。
身份低微的男人在外面忍辱负重,见人就装孙子,回家对老婆孩子动粗,找寻当男人的感觉。
样板戏里说:“谁不帮穷谁照应。”现实却并不如此。弱者要找寻更弱者,负能量比正能量更容易传播。越是身处底层、身处悲苦中的人,同情、善良、慈悲,这些柔软的情感越可能被抑制。
痛苦会叫人心肠变硬,阿加莎·克里斯蒂在《未完成的肖像》中描写那个自己的化身——西莉亚,在经历过背叛的巨创之后,变得麻木,对别人的不幸毫无兴趣,“西莉亚可没有一点温柔,也没有任何同情,她挥霍、浪费了全部,就像她所看到的自己。”她太弱了,太无助了,以至于无法对自己产生怜悯之情,更无法对别人产生怜悯之情。
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讲的就是这样一种关系:沉浸于不幸、咀嚼不幸、享受不幸的人,不愿意真正去改变自己的处境,却选择了屈服于强势之人,又无视比自己更弱的人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