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时间:2015-10-23
三反思三:我们都需要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多一些反思,并主动地加以改变,从而超越上一代人和我们自身的局限。
其实,回想起来,我之所以选择心理学这个专业进行研究,并对家庭教育问题高度关注?这实际上也是源于我个人特殊的生活经历,让我有更强的成长动力。
心理创伤变成情结,情结意味着心理能量的不断投注,最后固定化,这也是很多人难以从心理创伤中恢复过来的主要原因。学习心理学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助人、自助,通过不断学习与反思,在对自己与上一代的关系、与下一代的关系进行梳理的过程中,我慢慢变成了一个更加智慧的人,更加会爱的母亲。我很希望通过自己所学,帮到更多与我一样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摸着石头过河”、有着诸多困惑的父母和他们的孩子。
中止那些给我们带来伤害的“强迫性重复”,这不仅仅是我一个人要面对的问题,在做心理咨询中,我碰到过很多这样的案例,很多父母都要面对这一个样难题:我们都在无意识地传递着上一代人带给我们的错误的、有缺陷的教养方式,我们都需要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多一些觉察,并主动地加以改变,从而超越上一代人和我们自身的局限。
我们要时时警醒,家庭会伤人,爱也会。我们的爱要让孩子舒服而不是让他们感到压抑、感到窒息,甚至想要逃离、想要自伤、想要伤人。我们决不能以爱子之名,行害子之实。爱的有无,爱还是害,取决于被爱者,而不是施爱者。给孩子所需要的爱,而不是我们自以为是的爱,才是真正爱孩子。
四反思四:很多时候,我们给孩子的“爱”其实让孩子感到压抑和窒息。
还有一件事,是孩子读初二时,那年他14岁。初中阶段的孩子,面临的各方面压力都比较大,但他们不再像童年时代那样,对父母无话不谈,他们开始有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并把许多想法藏在心里,不轻易向父母诉说。儿子就是这样一个喜怒不形于色的人。
有一天晚上,他的举动有些反常,放学回到家不是接着写作业,而是闷不做声躺在床上,过了一会儿竟抽泣了起来,我能感受到他在极力克制自己。我赶忙问孩子发生什么事了,孩子哭着说:“如果不是为了你们俩我都不想活了。”“不想活了”,这样的话从一个14岁孩子口中说出,这让我大脑中一片空白,我不知道孩子正在经历着什么,更不知道该怎样帮助他。但母子连心,看到孩子这么痛苦,我也忍不住在一旁陪着流泪。
后来,我和老公分别与儿子谈心,才知道是多个因素叠加起来的心理压力让儿子不堪重负。比如,他对学校的教育方式有些反感,产生了厌学情绪;他学习压力很大,产生了自己难以排解的焦虑;还有我母亲的因素。我母亲从我儿子一出生就一直在我家帮助照顾孩子。老人很爱孩子,对外孙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但她没有受过教育,不太懂得尊重孩子的隐私,常常偷瞟孩子在屋里干什么,翻看孩子的东西,孩子对此十分反感。孩子说:“我姥姥特像克格勃,妈妈,能不能让姥姥去别的亲戚家住一段啊。”
正是这样一个契机,让我一下子明白,我们平时给孩子的所谓的“爱”并不一定真的让孩子感受到了幸福,很多时候,我们的爱让孩子感到的是压抑和窒息。
五反思五:遗憾的是,现在能够主动体察孩子内心的父母很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