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父母生而不养导致争议:穷人生孩子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吗?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未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6-14

 

四川一对农民夫妻20年生11胎
穷父母生而不养导致争议:穷人生孩子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吗?

  四川一对农民夫妻20年生11胎

  城市相对富裕群体对孩子的殚精竭虑,放大了“生而不养”策略的道德困境

  相比之下,城市相对富裕的群体,做出生育决策时要谨慎得多,大多人即便有生二胎的条件,也不敢多生,生怕一个孩子都养不好。而孩子出生之后,往往都为孩子操碎了心——给孩子最好的奶粉,最好的医护条件,最好的教育,甚至经常为孩子尽到了过头的责任。

  这种对孩子的殚精竭虑,某种程度上放大了农村穷困阶层对孩子“生而不养”策略的道德困境:如果说城市中产阶级对孩子的做法叫做负责任,很多农村人对孩子的养育策略,能够称得上负责任吗?

  一个好社会,不该容忍“生而不养”的现象

  加里·贝克尔:穷人生孩子是把孩子当作了“耐用生产品”

  穷困群体“生而不养”的策略,尽管是一种主观选择,但也有着很深刻的经济社会原因,事实上城市有产群体对孩子精心养育也不过是最近一二十年的事情,他们在小时候也经历过有很多兄弟姐妹,等同于“放养”的时代。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尔曾经解释过这种现象。他认为,孩子可以被视为一种家庭需求的特殊“商品”,不同家庭对这种“商品”的定价是不一样的:对于城市有产家庭来说,家庭抚养孩子的目的是希望从孩子身上获得精神收益和心理满足,就像购买耐用消费品(如高级音响、汽车)那样,孩子茁壮成长成材,会给父母带来很大的快乐,因此在孩子身上投入的抚养费用要大于父母期望从孩子身上获得的物质回报,即这种爱是不计较代价的;而欠发达地区的穷困家庭则正好相反,他们并不期待从孩子身上收获多少精神满足,而是把孩子视作耐用生产品,在孩子身上投入的抚养费用要少于孩子将来带给父母的收益,换句话说,即期待生孩子能带来经济收入,给他们养老。

  这就是两种生育策略会有重大区别的根源,但这跟社会经济条件息息相关。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尔曾对富人和穷人的生育策略有过精辟的解释
穷父母生而不养导致争议:穷人生孩子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吗?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尔曾对富人和穷人的生育策略有过精辟的解释

  一个有同情心的社会,应该致力于解决“穷人孩子无法改变命运”这一问题

  现在,为什么穷人和富人在生下孩子后的养育策略往往有这么大的区别,可以得到解释了。但这并不是这一现象就该存在的理由,从孩子的视角来看,生于不同经济状况的家庭意味着人生路线的巨大差别,这是不应该的。人类的同情心希望所有孩子在起点得到尽量多的公平,当然,不是柏拉图笔下那种把孩子生下来就交给国家的绝对公平,谁也不能否认富裕人群有给自己孩子提供更好条件教育的权利,但至少,我们都希望能让穷人的孩子生活在“能有办法改变自己未来”的环境之中。

  对于这一点,不仅政府应该清楚了解,贫困阶层该意识到,城市有产阶级也应该认识到。

  以上是小编关于:“穷父母生而不养导致争议:穷人生孩子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吗?”的介绍,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www.baobaola.com)。

上一页  [1] [2] [3] 

TOP排行

  • 孕产
  • 喂养
  • 健康
  • 早教
  • 家长

最新文章

赞助商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宝宝啦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18742号

所有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客服信箱:baobao.l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