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公司员工刘小姐说,她那桌共12人,最小的24岁,最大的51岁,包括她自己在内,都拿出了手机。有一次把手机落在家中,她放下工作,打车回家取来才算安心。平时工作或者吃饭,手机也必须放在旁边。
该公司56岁的员工张先生则摇着头说,现在的手机,把亲情、友情都弄淡了。单位聚餐,就是为了促进沟通,增进感情,让大家团体意识更强,可是大家都玩手机,聚餐就失去了意义。前两天他组织亲属聚会,两桌,20人,也没有想象中的热烈交谈,大家都拿着手机自己玩儿。作为长辈,他提祝酒词时,也有人在摆弄手机。他觉得,这是对自己的不尊重。
长春市心理医院心理疗区主任张宇鹏说,手机的普及,使网络与现实展开了一场“情感争夺战”,且战场不断扩大。夫妻在家玩手机,疏远了爱情;亲子之间不沟通,疏远了亲情;朋友网上交谈也多于面对面交谈,疏远了友情。
专家:孩子需要全身心陪伴
张宇鹏临床发现,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很反感父母沉溺于手机。当父母花更多时间关注手机时,孩子变得焦躁不安、缺乏安全感,并试图通过自己的行为引起父母的注意。有的孩子会选择哭闹、打人、摔东西等方式,内向一些的孩子则会偷偷躲在角落里。
据《2014国民家庭亲子关系报告》显示,我国家庭亲子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中,有一项尤其值得人们关注———手机开始分散父母陪伴孩子的注意力,数据显示,近七成父母陪孩子时玩手机。
张宇鹏解释,父母全身心陪伴可以使孩子获得安全感、归属感。养育中,唯有与孩子长时间相伴,父母才可能把自己的信念、价值观等传递给孩子,帮孩子成就自己的信心、勇气和力量。在陪伴中,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获得安全感、归属感和价值感。如果边陪孩子边玩手机,孩子的思维模式是,“在爸妈心中,手机比我更重要。”这种状况下,孩子会产生恐惧感、陌生感。
张宇鹏建议,家长最好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摆弄手机,如确有需要,父母最好“轮换上岗”:爸爸忙时,妈妈“脱机”陪孩子学习或游戏;妈妈“联机”时,爸爸带着孩子做运动。当然,父母把全部时间、精力都给孩子是不现实的。但在有关孩子的重要日子里,比如孩子的生日、儿童节等,最好和孩子在一起。另外,每天至少拿出半小时与孩子交流或游戏,培养亲子关系。
来源:新文化记者 杨益
以上是小编关于“父母玩手机上瘾儿子感觉家庭冷漠离家出走!”的介绍,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宝宝啦网(www.baobaol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