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牙生长历程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9-28

牙齿对于宝宝一生的健康太重要了!然而,很多妈咪并不了解,宝宝的牙齿是什么时间形成的?应从什么时候开始保护?怎样才能让宝宝拥有一口健康的牙齿?这一切,还是要从宝宝牙齿的生长历程说起——

孕期

孕妈咪怀孕6周时,胎宝宝的口腔黏膜细胞在未来牙齿形成的地方迅速增生,形成上下两个弧形牙板。随后,口腔黏膜细胞继续增生,在上下弧形牙板形成10个球形隆起,这就是日后生长发育成的20个乳牙胚。

孕妈咪怀孕5-10个月间,乳牙胚增生膨大,又形成20个恒牙胚。但是,宝宝出生时人们却看不到他们嘴里有牙齿,20个乳牙胚和16个恒牙胚都已悄悄地藏在口腔里了。它们是否健康,与孕妈咪怀孕时期的健康密切相关。

萌出乳牙

牙胚已经隐藏在上、下颌骨中,并被牙龈覆盖着。当它们穿出牙龈时,也就是说,牙齿到达了生长历程的第一站。

3岁前从牙龈萌出的牙齿被称为小乳牙。受遗传、性别、种族等遗传因素以及气温、营养、疾病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每个宝宝萌出小乳牙的时间不尽相同。正常情况下,寒冷地区的宝宝,比温带地区宝宝的萌出要晚一些;营养好、身高和体重增长得较快的宝宝,又比营养差、身高和体重增长慢的宝宝萌出得要早一些。

一般来讲,小乳牙在宝宝6-7个月时开始萌出。可有的宝宝会在出生后4个月就长出小乳牙,有的宝宝却晚到出生后10个月,这都属于正常现象。

乳牙正常萌出规律

乳牙的萌出遵循着这样一个生理规律:一定时间萌出、一定顺序长出、左右牙齿对称发育。
乳牙的下颌牙,比上颌牙先萌出,并是成双成对地萌出,即左右两侧同名的乳牙同时长出。宝宝最先萌出4颗下切牙(下门牙),随后长出4颗上切牙;大多在1岁时长出4个上切牙和4个下切牙;然后,长出上下4颗第一乳磨牙(俗称板牙),它们的位置离前面的切牙稍远,这是为即将长出的乳尖牙(虎牙)留下生长空隙。

略微停顿后,4颗尖牙从留下的空隙中“脱颖而出”。通常,宝宝1岁半时萌出14-16颗乳牙,最后萌出的4颗乳牙是第二乳磨牙。它们紧紧地靠在第一乳磨牙之后。到了宝宝2-2.5岁时,20只小乳牙就全部出齐了,上、下颌各拥有10颗小乳牙。

乳牙异常萌出现象

现象1 萌出过早

宝宝还未到乳牙萌出的时间,却在一出生或出生后不久就萌出了乳牙。过早萌出的乳牙,通常没有牙根,很不牢固,极易脱落下来。

如果落入气管,就很容易造成窒息,危及宝宝生命。这种牙齿对宝宝没有任何用处,还会经常咬伤妈咪的乳头,发生乳头感染,影响宝宝吃奶。因此,当宝宝乳牙萌出过早时,妈咪一定带宝宝及早去医院拔掉。

现象2 萌出过晚

尽管宝宝出牙的时间有早有晚,但不应相差得太远。如果到了1周岁,宝宝还没有长出乳牙,可能是身体里有某种异常。通常,乳牙萌出过晚要比乳牙早萌的发生率高。

乳牙萌出过晚,可能是两种原因引起。其一,可能是外伤引起牙龈肥厚增生,使乳牙难以穿透;其二,可能是宝宝患有佝偻病,由于VD的不足而使体内钙磷代谢失常,导致牙胚发育迟缓,乳牙萌出延迟。此外,宝宝患甲状腺功能低下(克汀病)、各种染色体异常、内分泌障碍缺乏生长激素,以及先天性颅骨或锁骨发育不全等疾病,也会使乳牙萌出受到影响。还有一种少见的疾病,即先天性缺牙症,这种患儿终生都不会出牙,常常伴有毛发稀少、皮肤光亮、无汗等症状,往往有家族遗传病史。

宝宝乳牙萌出过晚时,妈咪应该带到医院拍个X线片,排除先天缺牙的可能,不能一味地等待。如果是牙龈肥厚引起,可在局部麻醉下切开牙龈,帮助乳牙萌出。若是全身性疾病引起的乳牙萌出过晚,应该在医生的帮助下,尽早查明病因,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促进乳牙的萌出。

现象3 表面凹凸不平

正常情况下,乳牙是白色的,恒牙是淡黄色的。但如果胎宝宝在4个月至出生后7年内使用四环素类药物,或在乳牙发育钙化时期患有较严重的全身疾病,如手足搐溺症、营养不良等,都会使牙釉质发育不全。大约有一半早产儿,也容易发生这种情况。不仅乳牙变色,而且牙齿表面凹凸不平。

遇到这种情况,在乳牙萌出早期应注意宝宝牙面的清洁,还可请医生给牙面缺陷的部位涂氟化剂。等待日后牙齿发育成熟后,也可以做树脂修复。

爱牙知识特选窗:乳牙对宝宝身心健康的作用

乳牙是宝宝重要的咀嚼器官。健康的乳牙,有助于胃肠消化食物,可为生长发育非常旺盛的宝宝提供必需营养;能发挥良好的咀嚼功能,产生功能性刺激,有助于宝宝颌面部正常发育;为恒牙萌出预留间隙,诱导恒牙正常萌出;乳牙期也正是宝宝学习发音和讲话的主要时机,健康的乳牙有助于正确发音。

如果龋坏或早失,便可导致恒牙萌出时间过迟、排列错位、颌关系紊乱。不仅使宝宝承受疼痛折磨,引起一系列严重并发症,还会形成歪脸、地包天等不美观的面容,使宝宝身心受到影响。

因此,重视和保护乳牙非常重要,认为“乳牙是暂时的,无关紧要”是极为错误的。

文/赵京文
摘自《妈咪宝贝》

TOP排行

  • 孕产
  • 喂养
  • 健康
  • 早教
  • 家长

最新文章

赞助商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宝宝啦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18742号

所有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客服信箱:baobao.l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