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奶,别听偏见的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9-28

作者:小巫

凡是喂过母乳的妈妈,都在不同的阶段面临过断奶的问题。断奶,远非字面意义上那样简单,而是母子关系的一种重大转变。顺利地断奶,对于母子双方的身心健康都至关重要。断奶方式掌握不当,很容易给母亲遗留终生的遗憾,给孩子造成心灵的创伤。

关于断奶,最根本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我应该什么时候给孩子断奶?

对这个问题,其实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什么时候给孩子断奶,是每一对母子之间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而做出来的私人性决定,旁人没有权利对其指手画脚。

如果你一定要知道一个最佳时机,回答是,这要视乎孩子的成长情况,最好等到孩子自动脱离对母乳的需要,自然地断奶。这样的断奶方式最顺利最容易,会避免诸多由于提早强行断奶而必然出现的母子之间的矛盾、争斗、哭闹、伤心和烦乱。

你会问,孩子一般什么时候才会自动脱离对母乳的需要呢?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时间表都不一样,一般来说,自动断奶发生在一岁半到三岁之间。一岁以下的婴孩,不会有自动断奶现象。即使孩子表现的不好好吃奶或者拒绝吃奶,也是因为吃奶环境不够安静,干扰过多,或者因为心理原因而导致的“罢奶”。

也许这时候你要吃惊了:一岁半到三岁之间?难道可以让孩子吃这么久的母乳?那为什么我周围的人、包括医生,都在劝我六个月就给孩子断奶呢?他们说,六个月以后的母乳就没什么营养了,而且,如果不断奶,孩子就不好好吃饭。

的确,对于许多人(包括一些医生)来说,延续到一岁以后的母乳喂养是一件新鲜事。而且,在他们的头脑中,对母乳有两个根深蒂固的偏见:

第一个常见偏见是,“X个月之后,母乳就没营养了。”

大量的研究证明,母乳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富含营养,如脂肪、蛋白质、钙和维生素等等,尤其是对孩子身体健康至关重要的免疫因子。幼儿自身的免疫系统要到六岁左右才健全,在这之前,长期的母乳喂养,等于为孩子建立起一道天然的免疫屏障,能够有效地预防诸多疾病的侵袭,比如耳道、肠胃和呼吸道等幼儿常见感染,以及幼儿癌症、少儿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等重症。那些过敏体质的婴儿,更是应该母乳喂养至一岁以上。特别神奇的是,随着孩子月份的增长、对辅食摄入的增多,吸吮母乳频率有所降低,母乳却会自动浓缩养分和抗体,将孩子所需要的营养丝毫不差地输送进来。

与营养价值相等重要的,是长期母乳喂养对于幼儿心理和情感方面需求的彻底满足。延长母乳喂养,有助于巩固母子亲密关系、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在孩子疲劳、受惊、烦躁或者悲伤时,吸吮母乳能够给予孩子最及时最有效最温馨的安慰,让孩子在需要帮助时,得到的是人的帮助,而不是物品(奶嘴、玩具、零食等)。

吸吮动作是婴幼儿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需要,这个需要直到三岁左右才淡化。长期母乳喂养,使得孩子在母亲的怀抱里彻底满足这项生理需求,母亲的乳头也不象其他吸吮替代品(手指、奶嘴、玩具、零食、被角、头发等等)那样会变质、坏掉、或者弄脏。从母亲那里得到吸吮满足的孩子,往往很少吸吮自己的手指或者将所有拿到手里的东西放进嘴里,也因此减少感染疾病的几率。

长期的母乳喂养还有许多其他好处,比如有利于幼儿口腔的发育、从而提高语言能力,比如母乳中独特的生长激素促进孩子大脑的发育,另外也有利于母亲自身的健康。

这就是为什么国际卫生组织、国际母乳会以及美国卫生部等权威机构,呼吁全球的母亲们将母乳喂养坚持到孩子满两岁。

人们对延长母乳喂养的第二个常见偏见是:不断奶,孩子会因为依恋母乳而不好好吃饭。

这样的说法既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又严重缺乏逻辑性。母乳和辅食添加以及过渡到正式吃饭,从来都是水乳相融、相辅相成的朋友,根本不是势不两立、不共戴天的仇敌。母乳喂养有助于孩子接受固体食品,因为母亲的饮食成分与味道会渗透到母乳里(因此专家都劝告母亲在哺乳期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饮食,尽量避免刺激性食品,以免引起婴儿的不适、过敏甚至拒绝吃奶),孩子从母乳中已经遍尝人间百味,十分乐意接受新的食品。倒是那些吃奶粉的孩子,免不了有时会挑食,因为奶粉的味道千篇一律,没有变化,孩子习惯了单一的口味,不愿意接受新花样。

还有人说,如果不断母乳,孩子就永远不会接受奶粉或者鲜牛奶。

母乳比奶粉和牛奶香甜,吃惯了母乳的孩子当然抗拒奶粉和牛奶。但是这绝对不是一种“永远”不变的状态,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更无需采用断奶这种笨法子。

有一些孩子,无论是吃母乳还是吃奶粉,确实存在不好好吃饭的问题,但这和他们吃的是什么奶没有任何关系,而是大人在喂养方面的失误造成的。极有可能是在添加辅食阶段,家长没有采用科学喂养方式,没有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食习惯。或者是因为家长总以为孩子吃得不够、逼迫孩子多进食而造成孩子厌食;或者是因为家长过于频繁督促孩子吃东西,甚至不惜端着碗到处追着喂,而导致孩子失去了饥饿感。饮食是婴幼儿学习探索人生的重要途径,父母一定要谨慎行事,把握好这方面的喂养关系。小孩子天生自知饥饱,无需大人在一旁过多操劳,喂养原则应该是让孩子做主,饿了就吃,饱了就停;吃饭时在餐桌上认真吃,吃完了离开餐桌再去玩儿。当孩子出现进食方面的问题时,如果不是病理原因,家长应该审视自己的喂食手段和态度,从中找到问题根源,而不要将责任推诿到母乳身上,强迫孩子断奶,给孩子造成更大的损失和伤害。吃奶粉的孩子不好好吃饭,你们让他们“断”什么呢?断了母乳之后孩子依然不好好吃饭,你们又要谁来负这个责任呢?

那么,有没有贪恋母乳,不爱吃饭的孩子呢?有!但是,这仍然不是母乳的错。大多数见了妈妈就粘在奶头上不肯吃饭的孩子,是由于母子关系出了问题,是因为孩子从母亲那里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母亲除了喂奶之外,陪伴孩子的时间无论是质还是量都不够高,孩子以无休止地要求吃奶来满足自己对母亲的需求。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断奶,岂不是与孩子的愿望背道而驰?这时候断奶,给孩子造成的心灵伤害最深。

另外还有一些常见的因素,导致母亲提早断奶。比如需要上班的母亲,其实无需断奶,工作单位有条件的,可以把奶挤出来储存在奶瓶里,白天让看护人喂给孩子,下班后母亲直接哺乳。工作单位没有条件的,可以让孩子白天吃奶粉,母亲在家时则吃母乳,对孩子的健康远远强于完全断奶。还有母亲需要短期出差,也无需断奶,可以提早把奶挤出来,储存在冰箱冷冻室里,母亲离开的那几天给孩子吃。母亲在出差过程中,要注意及时挤奶,以保证乳汁分泌量不下降。

断奶是每一位母亲在了解延长母乳喂养的优势之后,经过深思熟虑而做出的谨慎决定。

摘自《父母》杂志2002年11期

TOP排行

  • 孕产
  • 喂养
  • 健康
  • 早教
  • 家长

最新文章

赞助商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宝宝啦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18742号

所有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客服信箱:baobao.l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