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他们更为没有诚信和社会责任吗?
是中国这个国家的进步和稳定不需要商人阶层的参与吗?
商人阶层参与社会生活
答案似乎不在这里。在我看来,仇富情绪的浓烈,是因为中国有一个特别不健康的营商环境。细数两千年商业史,最会赚钱的人主要是两类,一是贪官,二是向政府寻租的商人。
贪污是一个传统。中国的历代政府都推行国有专营制度,国家掌握了大量的资源性产业,同时设立国有企业体系。因产权不清晰、授权不分明等缘故,这一制度一定会诱生出权贵经济,当权者以国家的名义获取资源,以市场的名义瓜分财富,上下其手,攫取私利。
与此同时,天性趋利的民间商人通过寻租的方式进入垄断产业以牟取暴利,从而催生出一个制度性的官商经济模式。商人阶层对技术进步缺乏最起码的热情和投入,成为一个彻底依附于政权的食利阶层。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的有产者从来没有在法理和制度层面上确立私人财产所有权不容统治权力侵犯的权利,相反,从统治阶层到知识界均认为,对富有者的剥夺带有天然的合法性与道德威势,是维持社会稳定、“均贫富”的必然要求。
正是在这种不健康的制度环境之下,社会心态的扭曲便成了当然之势。基层民众对富有者恨之入骨,认为“为富者必不仁”,“杀富者即济贫”。而那些得到财富的人,也惶惶不可终日。
两千年来,中国商人创造了无数物质文明,某些家族及商帮在某一时代也积累过惊人的私人财富,可是,他们从来没有争取到独立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也不能在法理上确立自己的财产所有权不容统治权力侵犯。
所谓“富不过三代”,并不仅仅因为中国的商人没有积累三代财富的智慧,更是因为财富的积累必托庇于拥有者与政权的关系,而这一关系则必然是脆弱和不对等的。在财富传承这一命题上,产业的拓展和资本积聚能力,远不如保持政商关系的能力重要。
所以,在中国,要化解仇富情绪,仅仅简单地呼唤基层民众理性看待有钱人,或者要求有钱人多做一些慈善,是远远不够的。畸形的制度土壤和人文环境不改,种出来的花一定非常诡异。
来源:吴晓波
以上是小编关于“中国人特别仇富的原因有哪些?”的介绍,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宝宝啦网(www.baobaol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