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孩子的性别谁都能分清,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有男孩把自己看成是女孩,女孩又偏偏会认为自己是男孩,妙龄少女何以钟情花甲老人?大男人为何只对小女孩感兴趣?南京脑科医院心理咨询专家周正猷认为成人择偶与少儿时期性教育密切相关。
周教授说,倘若你仔细观察,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的钟情对象或相似于父或母,或在年龄;相貌,或在气质、风度,或在习惯、爱好等某一方面具有父或母的特点。这是为什么呢?可以说,人类确定性对象源于恋父或恋母情结,**偶像的雏型就是父母。儿恋母,以后爱与母亲相似的女性;女恋父,以后恋与父相似的同龄男性。若最初的“爱之图”相反,儿恋父,以后就会爱与父相似的同龄者——男同性恋;女恋母,以后恋与母相似的同龄者,发展为女同性恋。
可以说父母双性别的影响力对孩子性别发育起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证明,儿童的性别认识在4岁前就已成定势,4 岁以后再想改变孩子的性别认识已经十分困难。孩子一生下来,接受主要是父母提供的直观形象影响,男孩天生就欣赏父亲那有力的臂膀,宏钟般的嗓音;女孩更羡慕妈妈温暖的怀抱和女性风韵气质。倘若父亲是典型的男性,母亲是标准的女性,为孩子提供典型的男性信息和女性信息,男孩就会努力学习男性行为,女孩会学习。女性行为。
但是,如果孩子生活在一个“妻管严”式的家庭,父亲是冷淡而被动的男人,他在妻子面前所表现的是使她看不起的角色,或者是母亲具有男性化特点,家庭是阴盛阳衰型,会扰乱孩子认同偶像的确立。如男孩子学习父亲的过程中,母亲十分强暴,常训斥丈夫,使孩子深感父亲的屈辱和对母亲的畏惧,会使他产生害怕女性的心理。
心理学家对缺乏父爱家庭的调查,包括单亲抚养、海员家庭以及父子长期分居两地的家庭,孩子们的发育都存在一些问题。他们中胆小、易受惊吓、烦躁不安、哭闹不宁、多愁善感、不活泼,甚至精神抑郁等症状较多发生。
有学者干脆把因为父亲影响少而出现的症状群简称为“父爱缺乏综合征”。缺乏父爱对。男孩影响会更显著,当男孩意识到男女性别差异时,就已经开始模仿父亲了!他始终把父亲作为崇拜者,父亲的一举一动,父亲对母亲的爱等等,都影响男孩是否成长为——个男子汉。
父亲如何对待家庭甚至可决定孩子将来如何对待生活。对女孩来说,父爱不仅比母爱更重要,而且父亲几乎代表了整个异性,对父亲的看法可能影响她对异性的态度,影响她的一生生活e试想,如果父亲每天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心情抑郁地下班M 家,到了家就诅咒自己的工作,骂骂咧咧,拿工资时也根不情愿,好像他对家庭就没有责任。这样的父亲形象,孩子会怎么看,又会怎么想呢?
家庭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两性关系,父母之间若经常处于矛盾和争吵之中,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和个性发展,也会使孩子对爱恋的偶像处于无所适从状态。同样,父母对孩子经常打骂、虐待或放纵也会具有冈样效果,父母长期分离;离异或一方死亡,造成孩子早期认同或**偶像的缺损,若不能及时予以补充,则也会影响到性别的
健康发育;儿童长时间生长在一个缺少同龄玩伴的环境中,不得不与成年或老年人为伍,如不加注意。可使孩子对某些成年人或老年人产生祟秤及爱恋心理,进一步发展为恋老人癖倾向。
本文由飞华健康网提供